星期二, 三月 10, 2020

读陈先发《时疫与楚歌九章》(择二)

源头之物


诗之要义在于深知诗之无力。
新冠病毒找不到源头?那么
什么又是这首诗的源头?
我们都有被刻意遮蔽的生活
找不到源头的东西,在幽微中
掌控着世界的各种均衡
光和影的分布,人心的
起伏,生离死别的几率
或者它还决定,今天早上你
打喷嚏的次数
你的厨房要糟糕到什么地步
有时,它把光猛地调亮一点点
让我们看清活在武汉病人身上
埋在死者身上的更多个自己……

【读后感】


“越是偶然,就越真实。并被痛哭着编成诗章。”(帕斯捷尔纳克《二月》)

找不到的源头,存在于冥冥之中。冥冥之中,有你的命运。而你的命运,不只是你的命运。

正值国内疫情渐趋平稳、令人欣慰之际,欧洲感染人数一路飙升,意大利直逼万人大关被迫封城,一部分恐慌的人群争相逃离……谁能料到,当初中国武昌某派出所的一纸训诫,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两个月后欧洲大陆的命运。

一首题为《病毒时期的哀歌》的长诗在公众号被封。在引言中,青年诗人陈翔说:“原本我以为可以独善其身,后来我发现无人能置身事外——要从这场灾难中获得重生,人们必须从狭隘走向宽广;因为,每个人都是构成这场灾难的一部分,各自承担着一部分罪责,以及相应的苦难”。

大疫之后,人们庆幸、感恩,也有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遗忘。但是诗人,必须捕捉到那一点点被“猛地调亮”的光,透过被刻意遮蔽的生活,剥开苟活的狭隘,在偶然中看见必然,在幻象中看见真实,在不幸者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看见别人为自己背负的苦难,然后,承担自己的罪责。

我们深知诗之无力。我们没有救世之手,没有转运之法,只有一颗救赎自己之心——那里,有诗的源头。

或者说,对源头的追问,便是诗的源头。

一首诗应免于对自身的苛求


有时候我有一种冲动
和这个孤儿的父亲一同死去
但我做不到

一首诗重要吗?
当它从置身其中的混乱与
痉挛中站起来
它也许真的很重要
一首诗应免于对洁净的苛求
从扔了一地的
血棉球、脏布
迎着手术刀站起来
不是从蜂蜜而是从蜂蜜包含
的毒针
从针管中作为通道的空上站起来
在呼吸枯竭之际
它自己开始呼吸
经此一疫,人世面目已大为不同
起点的弱小,我们需要重新学习

当婴儿从母亲的
血污中站起来
一嘴血腥又算什么
只要一声啼哭让
我们知道他活着
一首诗应免于我过熟的窗明几净


【读后感】


死的冲动,来自对生的意义万念俱灰的瞬间否定。“一同死去”的绝望,将读者推到了与作者相同的位置,直面灾难那巨大阴影之下生命的脆弱,接受良知的拷问。你为谁而歌,谁的死便让你感同身受。

率性而发的冲动,不经深思熟虑,更无得失计较。理性审视之后,作者又不得不承认“但我做不到”。

由愤激而无奈,由慨然而退缩,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反复发生。所以我们相信作者的诚实,并且原谅他的冲动与反悔,就像原谅我们自己。但是,作者的意图何在?是批判还是辩护,是解剖还是忏悔?他又将如何组织起词句的风暴,来激荡我思想的波澜?

出乎意料,接下来他绝口不提“冲动”,不再解释“做不到”,反而抛出了一个不搭界的问题:“一首诗重要吗?”不明觉厉,是不是?

这个问题倒是让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另一个问题:“感恩这个美好的词语,它的未来会满身污秽吗?”这是武汉作家方方提出来的。按照陈先发的句式,不妨改成“感恩这个词美好吗?”

是啊,再美好的词被滥用之后也可能变得丑陋。

同样是方方,在她的《封城日记》中说:“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以后你们多半会被要求写颂文颂诗,但请你们在下笔时,思考几秒,你们要歌颂的对象应该是谁。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

是啊,有太多的诗歌,诞生于窗明几净,带着“被要求”的温度与泪点。“毒针”被拔除了,“作为通道的空”被填实了,只有被修剪后的整齐与被消毒后的“洁净”。这样的诗歌,还重要吗?

诗人与诗歌之间的关系,恰如父母与孩子。如果诗必须如此作,必须合乎“要求”,那么这个“父亲”还有必要存在吗?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一首诗重要吗?”不是一个不搭界的问题,更不是跑题,对诗人而言它生死攸关。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向读者交代为什么“我做不到”。我们也终于领悟到那种“一同去死”的冲动更深层的含义。它既是同情与悲悯,更是诗人对“诗人”身份的痛心质疑。

面对人伦惨剧,不应放弃对孩子的责任。面对沉沦的环境,诗人也不应放弃他对诗歌的责任。诗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洁净”——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强加的、应当免除的苛求——而在于它的生命力,在于“在呼吸枯竭之际,它自己开始呼吸”,正如孩子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如何干净,而在于“他活着”。诗的重要性与生命的意义互为佐证,相互支撑。

免于苛求,就是免于对苦难的无视,免于对现实的粉饰,免于对真相的裁剪,​免于对生命力的剥夺。

免于苛求,也许是对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呼吁。但让我们重新读一遍标题,掂量一下“自身”这个词。作者的意思非常明确,免于苛求的责任在于诗作者自己,与方方所说的“湖北同行”不谋而合。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过于熟悉的、让我们感觉安全舒适的“窗明几净”是否正成为囚禁我们的樊笼;而我们对“一嘴血腥”的嫌恶,是否正让我们沦为某种形式的帮凶。

有的时候,死是一种更容易的选择。“做不到”却需要更大的勇气。当诗人说出“我做不到”时,他选择的不是退却,恰是担当。他不能让诗成为又一个孤儿。

星期日, 九月 30, 2018

Koniec i początek —— 翻译练习(结束与开始)


Koniec i początek
Wisława Szymborska
结束与开始
[波兰]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
Po każdej wojnie
ktoś musi posprzątać.
Jaki taki porządek
sam się przecież nie zrobi.

Ktoś musi zepchnąć gruzy
na pobocza dróg,
żeby mogły przejechać
wozy pełne trupów.

Ktoś musi grzęznąć
w szlamie i popiele,
sprężynach kanap,
drzazgach szkła
i krwawych szmatach.

Ktoś musi przywlec belkę
do podparcia ściany,
ktoś oszklić okno
i osadzić drzwi na zawiasach.

Fotogeniczne to nie jest
i wymaga lat.
Wszystkie kamery wyjechały już
na inną wojnę.

Mosty trzeba z powrotem
i dworce na nowo.
W strzępach będą rękawy
od zakasywania.

Ktoś z miotłą w rękach
wspomina jeszcze jak było.
Ktoś słucha
przytakując nie urwaną głową
Ale już w ich pobliżu
zaczną kręcić się tacy,
których to będzie nudzić.

Ktoś czasem jeszcze
Wykopie spod krzaka
przeżarte rdzą argumenty
i poprzenosi je na stos odpadków.

Ci, co wiedzieli
o co tutaj szło,
muszą ustąpić miejsca tym,
co wiedzą mało.
I mniej niż mało.
I wreszcie tyle co nic.

W trawie, która porosła
przyczyny i skutki,
musi ktoś sobie leżeć
z kłosem w zębach
i gapić się na chmury.

(English translation by Joanna Trzeciak)
每场战争过后
总要有人出来清理。
毕竟,那些东西不会
自己收拾自己。

得有人把瓦砾
推到路边,
装满尸体的车辆
才好通过。

得有人埋头于
污泥灰垢,
沙发弹簧,
碎玻璃渣
和血迹斑斑的破布。

得有人拖来柱子
把墙撑住。
得有人给窗子安上玻璃,
用铰链装好大门。

上镜还不是时候,
那要多年以后。
所有的镜头都已离开
赶往另一场战争。

让桥梁重归原位,
还要有新的车站。
衣袖因一次次卷起
渐已开始破损。

有人手里攥着扫把,
还记得那时的情形。
有些人听着
止不住地点头。
而在他们边上
那些转悠的人们,
耳朵里已长出老茧。

有时候还有人
会在灌木丛里
挖出些陈词滥调
并把它们扔进垃圾堆。

那些清楚
这里发生过什么的人
必须给所知不多的
让位。
再给知道得更少的。
最后是一无所知的人。

在那片
因果丛生的草地上,
得有个人躺下来
咬上一叶青草
看云。

(参考了Joanna Trzeciak的英语版本)

星期四, 八月 23, 2018

夜谈


无从拒绝
夜的真实
影子中的影子
故事中的故事
还有你身上某处的光芒
都很长

我什么都不曾说
只是提到了
那枝野百合
被采回来后
也不知它是不是
很悲伤

星期二, 八月 21, 2018

劝降书


是时候了
放弃吧
放弃抵抗
放倒自己
不要与重力为敌

你一度企图
让骨头
长成一株白杨
雷劈两半
也各自
保持与大地的角度
你更心怀叵测
打过云的主意
醉翁之意
还在云之上

但是看看吧
就像一头衰败的野兽
牙齿已被无形的手拔光
你走投无路了
那曾俯瞰群山的地方
巨石正跌下深谷
垂老的鹰
在悬崖边失足
你追踪的神秘蝴蝶
孵出了一条条毛虫
扭动着的身体臃肿不堪

所以
放平自己
不要再与重力为敌
水面上春光荡漾
城市里歌舞升平
天色已晚
没人看见
你那颗放不平的
羞耻之心


2017/7/21

星期五, 八月 10, 2018

夏意·2018


烈日轻云影
浓荫浅入窗
流光扑眼热
风是这边凉

水近黄昏后
人添菡萏香
幽幽无所寄
夜与叹息长

星期日, 四月 01, 2018

帮老父改诗


父亲又开始练字了
颇有成就的样子
写“独立寒秋”
写“先天下之忧而忧”
接着大笔一挥
写自己的大作

新题一首“生若飘鸿过太空”
拟作新春同学聚会献辞

首联大开大阖,直抒胸臆
然后就有点疑似打油
也有两句正经七律
还向主席和摩诘居士各借一句
八行字
码得整整齐齐
一行抵十年

写诗好哇
修身养性,值得鼓励
顾不得谦虚了
我说我来帮你改改吧

是老啦,平仄对仗什么的都忘光了
这两句就好像扣错了扣子
服饰风格没问题
但这里还须来个乾坤大挪移

峥嵘岁月这词不错的
满满的沧桑感
六十年代大学生
浪迹(新)疆(青)海的范儿

荣辱浮沉也留着
家国天下嘛
个人家庭国家
全是拴在一起的命
戈壁滩上战天斗地的英骏首长
回乡尽孝就被扎根成了老乡
你儿子我呢也先沉着
静待后浪

莫测二字听起来高深
可惜带了点负能量
改从容吧,又应景又押韵
何况您老自己就够莫测的了
从没人知道您大隐隐于哪户麻将
(“风云变幻”用在麻将桌上倒也般配)
谁又料到路都快走不利索的老头子
居然还有心有胆担水浇地

唉,其父其子
小学,第一首打油诗
你问是不是我写的,说可以教我
谁能告诉我啊
那少年为什么死不承认

谈、笑、中 ......
嗯,朗诵之前注意保护嗓子
记得带喷雾!
搞成痰哮中就不美妙了
还得感谢王维同学
当年没写“劝君更尽一包烟”
(孙女回来的时候,烟要藏好)

就这样吧
用锡普试试效果呗
水平有限
“白了头”再怎么改也是“发如雪”
绾不成青丝结

第一句就不去动它了
太空也好,长空也罢
父子一场便如鸿雁育雏
你给他一池浅水,覆他以羽翼
引他以方向,终究由他飞去
影子也未必留下
总之,空就对了

星期四, 三月 29, 2018

七律·和老父咏梅诗


昨夜飞花絮满天
银妆粉砌惹谁怜
一窗晓色堪相忆
万朵暗香疏影间

莫教丹心焚烈火
且将玉蕊沐芳烟
满头雪待风吹去
相对分明两少年

2018年3月

读陈先发《时疫与楚歌九章》(择二)

源头之物 诗之要义在于深知诗之无力。 新冠病毒找不到源头?那么 什么又是这首诗的源头? 我们都有被刻意遮蔽的生活 找不到源头的东西,在幽微中 掌控着世界的各种均衡 光和影的分布,人心的 起伏,生离死别的几率 或者它还决定,今天早上你 打喷嚏的次数 你的...